个人天气保险渐行渐近

2014-10-14来源 : 互联网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黄蕾)今年夏天,一款名为“高温险”的另类险种,**了国内保险市场,它让“指尖上的保险”从头脑风暴开始接地气。同时争议也来了,它**了人们以往对保险中损失补偿原则的理解,与其说它是一款保险产品,不如说它更似一种*特津贴。

其实无需大惊小怪。在**保险市场上,与天气相关的保险产品不胜枚举,甚至是专业气象保险公司在美国也已有了六七年历史。而高温险的**,恰从侧面印证了——天气保险,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种种迹象表明,天气风险管理正在中国保险业悄然兴起。尤其是企业和个人对于风雨雷雾等非灾难性气象风险的**需求,将是未来保险公司的竞争高地。而低成本的网络渠道,为天气保险的“受宠”,客观上提供了条件。

个人气象风险**需求渐起

天气保险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虽为舶来品,但天气保险这几年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已经风生水起。通过购买保险来进行天气风险管理,让农户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窘境。

但个人对于天气风险管理的意识依然薄弱,尤其是对于非灾难性气象风险的认知度还处在萌芽阶段。瑞士再保险企业业务部副总裁隆远勇向记者表示,过去人们认为天气风险是不可抗力、是无法管理的,但事实上,企业甚至个人都可以通过天气保险来进行风险管理。“气温、降雨/降雪、风速/台风、日照/辐射等都是企业和个人面临的天气风险,在海外因此而开发的天气保险已渗透至旅游、航空、农业、能源、零售等许多行业。”

今年夏天出炉的高温险,是国内保险公司对于个人气象风险**需求的*次试探,意料之外地“**”。不过在国内保险业**庹国柱教授看来,这样的**并不意外。“保险业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已经不单是‘对身体、财务等损失进行补偿’,更多的‘精神损失’**的需求开始冒出。”他认为,这是未来国内保险公司摆脱同质化竞争、走差异化路线的方向。

实际上,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众安保险今年推出的这款高温险更类似于一种“津贴”。而互联网的兴起让这样保费和赔款都相对较低的保险产品成为可能。互联网降低了线下销售环节的高额营销成本,如果是通过保险营销员销售,从收集客户信息、填写投保单、再到理赔时的各个环节,那么本来10元一份的保险可能会卖到50元。

这种类似津贴、针对个人的天气保险,近年来在国外日渐“受宠”。一个游客可以因为看不到樱花盛开而得到保险赔偿,一个出差人士可以对降雨导致行程受影响而进行投保。这些产品是保险公司为特定客户量身定制,大部分都通过低成本、较便捷的互联网渠道进行销售。

天气风险管理不是**

值得一提的是,高温险的**,在引发市场热议的同时,争议也来了。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温险不符合保险大数法则,更有人甚至觉得,天气风险管理是一种变相地“**”。

“而有这样的争议会出现,恰恰说明天气保险这一新生事物在我国缺乏认知度,情理之中。”一位熟悉全球保险业发展史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天气保险的大数法则主要体现在区域和时间上。

他分析说,“从区域上看,在同一区域的特定人群中,当面临一个天气风险时,可以理解为所有投保人都受到影响,比如酷暑天气,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开空调或电扇来降温;某个区域的农户遭遇干旱时,每一户都会造成损失。因此,天气保险在某一区域是风险积累的过程,看似背离了大数法则,然而,天气保险通过增加投保城市,在全国范围或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毕竟在不同的气候带同时出现同一天气风险的概率还是有限的,这一点完全符合保险大数法则。从时间上看,天气风险在某一时间段也是风险累积的过程,例如某一区域每隔十几年都会出现一次极端高温天气,也是符合大数法则的。”

“是不是**,需要考察有没有风险敞口、有没有可保利益。”参与此次高温险设计和再保的瑞士再保险企业业务部副总裁隆远勇解释说,高温会导致企业和个人的防暑降温费(包括电费、饮料费等)增加,这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如此,目前各省市都有高温补贴的相关规定,即规定企业在夏季或极端高温天气必须发放一定高温补贴(当然各省市的规定有差异),而且这些补贴都是额外的,不计入日常工资;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政策法规要求企业在发送高温补贴的基础上,发放防暑降温费等。这些潜在损失或额外费用正是高温险的可保利益,这也是设计高温保险产品的背景和出发点。”

事实上,高温只是天气风险的一种,企业和个人还面临着很多其他天气风险。“这些损失数据很容易在新闻报道里找到。在没有天气保险的情况下,企业和个人只能自己承担这些风险,而有时候自己承担这些风险的代价是很高的。有的企业因此出现亏损,有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发不出员工工资,而有的上市公司因此被降低信用评级甚至被ST,这对企业的融资和声誉都会带来负面影响。”隆远勇说,这些都是风险、都是可保利益。

因此,在隆远勇看来,天气风险管理不是**。恰恰相反,如果企业或个人了解自己面临的天气风险却不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那是抱着侥幸心理以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天气**。

天气保险定价之关键

天气保险有一点跟其他保险产品不太一样,就是天气风险较难以捉摸,气候的难以预测性以及极端天气的突发性,是设计天气保险产品的一大难点。由于无法对天气进行精准预测,保险公司有可能因为今年天气的转好而稳赚不赔,但也很可能因为天气的恶劣而导致巨亏。

因此,在设计天气保险产品的时候,保险公司除了需要考虑气象历史数据以及气候的变化趋势之外,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偿付能力,制定出合理的价格。保险公司通常面临的难题是,或者保费过高,对用户吸引力不大,用户不愿意买单;或者保费低,但是出现赔付的门槛过高,导致用户拿到赔款的几率过低,用户体验不好。

据业内人士介绍,天气保险产品和其他保险产品相比,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风险的时间集中性和地域集中性都非常明显。由于天气保险保的是极端天气,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相对较低,所以很可能一款同样的保险产品,连续几年都无法获得赔付,而一旦赔付,保险公司面临的则是高额的赔款,甚至赔穿的可能性。

以高温险为例,将同样的免赔天数放在2013年,根据2014年各城市实际的购买人数来计算,高温险的赔付率为176%,其中上海单个城市的赔付率为500%。所以保险公司在设计保险产品时,也需要考虑到自身的风险控制,稍有不慎就会超出自身的偿付能力。国外就曾出现过发生天气巨灾导致保险公司破产的情况。

目前,**上通行的天气保险做法,都是在没有出现极端天气的年份积累保费,在出现极端天气的年份一次性赔出去。鉴于天气保险产品的高资金风险,保险公司通常都会和再保险公司合作,将部分风险转移出去。

而从投保人角度,保险产品的价值不是体现在拿回的赔款一定高于保费,而是体现在一旦受灾获得雪中送炭的赔款。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投保人抱着**的心理,希望从保险产品中获利,大部分情况下是会失望的。

保险公司需要有所利润才能生存,这毋庸讳言;另一方面,如果投保人真是抱着规避风险的态度,不出险才是最好的情况,因为一旦出了险,尽管有赔款,投保人的实际损失很可能高于获得的赔款。投保人需要权衡的是投保情况下每年相对小额的保费支出成本、与不投保情况下可能因此出现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两种情形,投保人应该在这两种情形中选择。

天气保险大面积推广的可行性

天气保险虽是舶来品,但近年来在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渗透率逐年提升。高温险的**,也从侧面印证了——天气保险,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据记者了解,包括众安在内的国内多家保险公司正在针对具体的行业研发气象指数保险产品。比如,将天气与赛事活动挂钩、与旅行活动挂钩。简单来说,如果因恶劣天气导致赛事取消、或导致旅行取消,被保险人将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理赔。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国内针对能源行业的天气保险也是市场需求较大的一个领域。如旱灾之于水电、风速之于风电、辐射之于太阳能等,能源行业也是天气风险较高的领域,天气不仅影响能源供给,也影响能源需求,如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会导致用电需求增加。

作为全球天气保险市场的“领头羊”,瑞士再保险近年来开始在中国推广天气保险。在隆远勇看来,天气保险若要在中国市场大规模展开,需要两方面的思维转变。“我们发现,这两方面的转变已经开始。”

一是对天气风险的认识需要从过去的天气风险不可管理向如何管理转变。瑞士再保险曾对国内水电企业作过一个调研,结果发现,大部分水电企业的管理者对其面临的天气风险是非常清楚的,但只有很少的管理者知道可以利用天气风险管理方案进行主动的管理。

在其他行业,瑞士再保险也感受到了类似情形。随着天气风险管理知识的普及,企业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将会从能不能进行天气风险管理,向如何进行天气风险管理、以及利用怎样的风险管理方案转变。另一方面,人们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会改变。在以前公众不了解天气风险管理方案的情况下,天气风险被当作不可抗力、因此管理层无需承担责任;而今后一旦发生天气风险,公众可能会问,企业管理层是否已经做出了合理的风险管理决策、是否还有更好的管理决策。

二是企业管理从粗放式向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管理转变。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对各种可能的风险事先做出估计,分析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即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管理风险。管理专业化也会驱动企业管理从对天气风险的侥幸态度向未雨绸缪转变,从事后被动的风险管理向事前积极的资金安排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选择将天气风险转移给专业的风险承担机构,从而减少干扰,将企业管理资源专注于战略上更加重要的领域。

标签: 上海  财经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