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30名北大才子参与绵阳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

2015-05-28来源 : 互联网

2010年11月,团市委与北大团委签署了《北京大学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作协议》,使绵阳成为北大在四川地区的**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迄今为止,共有30余名北大**研究生、博士生等来绵参与见习或公益活动。在加强与北大校地合作的同时,也为绵阳引进**人才、建设西部人才集聚高地开辟了渠道。

北大学子回到家乡挂职锻炼

今年25岁的李韦,如今已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方向2012级的博士研究生。

2011年7月,带着“体验基层工作,了解家乡就业状况”的想法,李韦和其他9位北大的博士、硕士奔赴绵阳。因为是队里**的绵阳人,李韦被选为见习“先锋队”的队长。而没有工作经验的他,此行的工作岗位却是“团市委城乡青年部部长助理”。

到了见习基地后,到底做些什么呢?*先*重要的还是岗位见习。于是,李韦便直接参与到团市委下属青少年活动中心大楼重建的一些工作。援建方、施工方、监理方,以前从未接触过建筑施工的李韦,在其中奔波穿梭。除此之外,李韦和队友们还到社区,研究社区创新管理的情况。

一方面积极走访调研,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成了见习团队工作间隙的主要工作。

短短的半个月见习期结束,每一个参与者都各有感悟。“虽然我成长于基层,但直到真正参与这些工作后,才真正认识到基层问题的复杂和开展基层工作的困难。”李韦表示,对其个人来说是笔宝贵的人生经历。

亦师亦友高材生的新定位

自2011年见习团的**梯队来绵参加见习活动后,此后的每年暑假,绵阳的城区、乡镇都会迎来这样一批高材生。虽然名为“见习”,但在活动中,合作探讨、相互学习,见习团的成员们与见习单位的同事,也形成了一种亦师亦友的默契关系。

乡镇土地规划构建、社区管理创新调研、**思想交流、青少年活动阵地筹备……在2012年见习团的工作记录本上,每位同学的工作任务都分列清楚。从乡镇**到社区街道,从**企业到学校机构,见习地点不尽相同,工作内容也分门别类。

“虽然我们所做的贡献有限,但还是希望把无限的爱和关怀留在这里。”作为2012年见习团的团长,北大学生沈鑫对当时在涪城区三里社区开展的“集善之家”活动,记忆犹新。教弹电子琴、交流学习英语、辅导功课、开展户外素质拓展,虽然比不上专业课题的调研,但沈鑫和队友们用这种简单、真诚的方式,与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搭建起了一座友谊桥。直到现在,沈鑫还和当初的几位小朋友保持着联系。“一点点的关怀,对他们来说就是十分的鼓励。”对于见习活动的经历,沈鑫说收获的不仅是经历,还有一种精神。

自2010年11月合作开展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工作达成协议以来,共有30余名北大**研究生、博士生、高年级本科生来绵参与就业创业见习和公益服务。见习地点分布涪城区、安县等多个县市区。

校地合作搭建人才引进新平台

谈到博士毕业后的打算,李韦毫不避讳地说,将优先选择回家乡工作。“因为学术是我的优势,希望能结合优势,从政或者做一些学术。”

参加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活动后,给双方都带来了直接而明确的影响。“见习活动其实在学校和地方单位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把地方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人才的培养输送结合起来。”绵阳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见习活动,帮助高校人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也为地方单位引进人才提供了参考和选择。

据了解,今年8月5日,北京大学与绵阳团市委已签订了新一轮的校地合作协议。在此前合作的三年中,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岗位调研、志愿服务、主题会议等形式,使“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成为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有力推手。虽然目前还没有留在绵阳就业创业的同学,但随着绵阳建设创新高地、打造人才洼地,全市支持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必将成为高校学子们施展才华的**平台。

标签: 财富资讯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