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本科生生活园区正在开展一场以“零碳排放”为目标的科学实验式教育实践。手拿“碳汇存折”、腰佩计步器、留存单面纸、垃圾分类收集成为了参与实践活动学生的基本特征。
近两年,复旦大学学生生活园区将打造“低碳园区”作为一项中心工作狠抓落实。在学校及总务处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生生活园区大力推进低碳节能教育活动的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2012年,园区建立“低碳公益站”,2013年开始推进“零排放”寝室创建活动,2014年建立校园低碳生活科学量表。行之有效的措施辅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得低碳节能的宣传落到了实处,并形成了持续推进的动力。
低碳公益站位于学生生活园区,由学生志愿团队来进行日常管理。低碳公益站在日常开展“低碳回收站”、“绿植换换换”、“单面纸”回收打印等活动。每个宿舍楼都在日常开展废旧报纸和饮料瓶的回收工作,一方面,由此让学生逐步形成垃圾分类的观念,另一方面,也让“低碳”实践的参与变得十分简单便捷。由此学校建立了“低碳公益基金”,**公益精神,学生们在寝室楼里将垃圾分类回收后变卖所得的款项将悉数计入基金。通过这个基金,同学们可以将自己践行低碳理念所得的资金投入公益事业。同学们经过计算,只要回收5000个饮料瓶就可以资助山区的孩子上学一年,而他们自己也被此鼓舞。宣传活动的长期开展,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习惯,每个月,低碳公益站都能回收单面纸千余张,而拿着单面纸前来打印的同学也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