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张勇接任阿里集团*席执行官(CEO)职务,这也是继马云、陆兆禧之后,阿里集团第三次任命CEO。不过,马云虽然表明了“退居幕后”的意愿,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则更像是“垂帘听政”。
马云之后的两次集团CEO任命都成功的让外界看到了阿里的诸多变化,如香港退市重组,又重新赴美上市等等。也正是这一系列变化促使了集团高层的变更。阿里人或许更习惯称之为“拥抱变化”。
上一次从无到有,阿里急需“救*员”
2000年,陆兆禧加入阿里,负责阿里巴巴B2B业务华南大区的销售;2004年,主做B2B销售的陆兆禧,硬是顶住压力带领不到10人的团队创建了支付宝;2008年,转任淘宝网总裁。
变数一,时间到了2011年,阿里陷入供应商欺诈丑闻,因**贸易部销售员违规操作导致出现不诚信内容。当时的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及COO李旭晖双双宣布辞职,这在当时来看,无疑是阿里*大的损失。(阿里B2B并非阿里集团,而是专门负责电商业务的B2B公司)
马云曾表示,“在阿里集团内,B2B是大哥,弟弟妹妹们(淘宝、支付宝等)上学都得靠他来供。”而此时“大哥”已被推至风口浪尖,外界纷纷将矛头指向这家公司,阿里B2B迫切需要一位继任者。
应变,陆兆禧临危受命,出任B2B公司CEO,兼任淘宝网董事长。职务有主次之分,兼任职务当属次之,可见当时的淘宝并未成为与B2B同等重要的业务。而在他的整顿下,B2B内部秩序趋于稳定,并顺利将B2B公司从香港退市,近乎**的帮助阿里度过了这着一系列难关。
另外,根据阿里巴巴投票权协议,马云和蔡崇信虽然个人持股均不足10%,但IPO后软银持股部分的投票权将有马云、蔡崇信等人代持,二人掌握的投票权足够掌控阿里。
2013年,从马云宣布要学做一个董事长开始,阿里便进入了马云“垂帘听政”的时代。而如今无论管理团队如何变化,马云仍是阿里的“名片”,还将继续掌管董事局和决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