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8月,上海街头依然能看见“拖”着厚重**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除了受**影响,今年还是我国自1999年*次扩大招生后的**个毕业生高峰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超过去年的30%。上海研究生就业率*高为94%,专科、高职生就业率只有56.6%。
“这才是刚刚开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有关部门人士对记者说,“看着好了,2005年、2006年大学生的求职状况将更严峻。”
“没有创业,哪有就业?”创业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说白了,大学生创业也就是要完成从基本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过渡,是职业人“开化”的过程,就这么简单。
创业“起源”
1998年秋,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高校**个大学生创业大赛。当时很多人还不明白大学生创业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这个赛事还是被冠以“催生中国的比尔·盖茨”之名。
据统计,1998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1999年达到165万人,2000年达到220万人,2001年达到250万人,2002年275万人,今年上海更是传出150分以下的考生也有学上的消息,与此同时,每年社会对学生的就业需求表现平稳,1998年至今每年增幅维持在7%左右——上不了大学,现在看来似乎很难,但更难的则是未来的就业。
“尽管比较难,但是上海的大学生中还是出现了不少自主创业的人,创业的模式也不固定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上海社科院杨雄教授说。(平果果)
创业模式之一:放弃学业拣起职业
创业故事:“谁说我不是好孩子”
陆彤:上海某大学肄业生,自由撰稿人。“我是保送进大学的,专业不太好,读的是师范院校,将来要当数学老师。”陆彤在衡山路附近开了家小书店。
“我只念到大二,当时不知道哪里不对,很不愿意继续念书了,请病假请了6个月,还是调整不过来,*后申请调专业,学校没同意,我就退学了。”
陆彤的家境比较好,她每月拿着父母给的1000元零用*,有情绪时就给报纸、杂志写写稿件,*后瞄准了一个网络文学库,成了自由撰稿人,月收入不固定,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
不同观点:大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在采访中,记者随机抽样的36人中没有一人认同放弃学业直接创业的,因为“比尔·盖茨只有一个”。
“现在读大学已经成了必要的基本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这就是说,当你完成大学教育时,你才具有了可以进行良好职业教育的基础,没有理由让大学教育残缺,”市教委一位官员表示,“当然,有的学生放弃学业后依然能完成职业学习,但是,付出的代价还是值得推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