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出差,遇见好几位正在酝酿做服装品牌的**。归纳了一下,这些企业或多或少有如下几个共性:1、自己有面料厂且产品口碑不错;2、自己有服装加工厂,产品基本出口;3、近期有上市意向和需求;4、效益较好,资金充裕;5、儿女海外学成归来,但对制造业缺乏兴趣。
这几条透露出一些行业动向:**条对应的是纺织企业向终端服装延伸,第二条对应的是外贸企业转型内销,第三条体现的是近年来纺企上市热在继续,而第四、五条则说明做品牌必须有财力、人力的**。
品牌热潮的又一轮出现是件大好事,正顺应着内销市场的品牌化消费趋势。我们纺织行业也在倡导提升两个贡献率,一个是科技贡献率,另一个就是品牌贡献率。我国建设成为纺织强国的4大支撑之一就是品牌强国,这在即将出炉的“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中也将占有极大的篇幅和**重要的地位。周刊作为行业媒体,也在积极探索以报道**、咨询顾问、产业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为这些有志于品牌建设的企业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
不过,做品牌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想与大家共同探讨的是必须预设的几大挑战。*先,纺企做服装,不能光想着自己的原材料优势可以*大化用在服装品牌上了,也要想想是否会与自家的面料用户产生竞争,要想到做品牌的团队和体系需**投入、从头建设,要想到做品牌与做加工不同,从投入到产出的周期远比建生产厂要长得多。
其次,外贸转内销也同样面临团队和体系的**搭建,对设计能力的要求、内销市场的渠道架设、消费趋势的把握都是从零开始。品牌的高附加值并不那么好*,但从做加工到做品牌确是非常值得尝试的升级一步。
再说上市,它能助力企业扩大资金来源、壮大实力参与重量级别更高的竞争,但也不能人云亦云,为上市而上市,使得做品牌倒成了为上市造势的一步棋子,那就本末倒置了。近来连续几个IPO被否的纺企也为我们敲了警钟:资本市场要的还是真正有实力有潜力的品牌和真正致力于品牌打造的**需求。
至于财力与人力的**,则关乎**的理念。做品牌一定要先有一个理性的财务规划,既不是*越多花越有助益,也不能花*少不见效果,而是要理性规划。比如有的**倾向于购买国际品牌到中国市场来运作,这样做不是不行,但要综合考量这几百万美元能带给你什么?会否比自创或购买国内品牌合算?而对于海归二代,他们的优势显而易见:熟悉先进的管理知识和发达国家的商业实践,有着他们父母无可比拟的时尚触觉,还建立了一定的海外人脉关系。但他们的短板是:长期的海外生活经历使他们缺乏对国内世态人心的把握,容易与员工、客户、消费者产生隔膜,而员工、客户、消费者正是企业、品牌赖以立足的根基。
挑战无处不在,但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直观体现,我们的品牌强国梦必将实现。只是在路上,我们要看清脚下,扎实前进,迈过一个个陷阱与漩涡,走得更稳、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