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法则:如果执意墨守成规很可能丧命

2016-05-03来源 : 互联网

索罗斯退休消息席卷**头条。这无疑是因为,在投资、慈善、哲学等领域,索罗斯都是翘楚人物。在投资领域,很早就有人说他不是管理对冲基金,而是对冲基金的象征。索罗斯一战成名的领域是宏观对冲,这是对冲基金几个门类之一,但是从他出名之后,大多数人即使专业人士谈起对冲基金,也认为对冲基金就是宏观对冲,索罗斯也成为其主要象征。他本人对于自我定义也有很多,也一直在变化,有一次他曾经如此回答自己的定位:“身处金融街、慈善界,有哲思的投机客”。

奥匈帝国余荫

索罗斯是如何成为索罗斯的呢?很多人将他26岁来到美国之前的生涯一笔带过,其实正是少年时光的家庭教育与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奠定了索罗斯复杂的内心世界。索罗斯的妈妈在晚年曾作过回忆录,她不仅觉得丈夫对于家庭影响很深,甚至认为自己的儿子去看心理医生的原因就是想知道如何摆脱父亲的影响。那么,索罗斯父亲究竟给了他什么影响呢?那要从奥匈帝国时代开始说起了。

20世纪初期的奥匈帝国今日只能怅望了,而其余荫尚且能孕育出索罗斯式的人物。索罗斯的父亲蒂瓦达(Tivadar)出生于 1893年,不少记录都揭示19世纪末期匈牙利*下的犹太人成就斐然,不仅相对于欧洲其他地区免于排犹主义的干扰,进入各大行业,甚至受封贵族,而且诞生了不少**人物:诺贝尔奖自不必说,如电子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伊曼、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世界**的空气动力学**西奥多·冯·卡门等人更是熠熠生辉。

名人如流星在历史一闪而过,而流星有时候总是成群出现。索罗斯本人,和巴菲特同年出生,他的犹太同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伊姆莱· 凯尔泰斯也是早于他一年在布达佩斯出生,至于他日后深受影响的卡尔·波普、哈耶克等人其实也生活在奥地利,离不开奥匈帝国的文化氛围,任何天才个体,都难以脱离其族群以及时代而孤立存在。

索罗斯的祖父是一个杂货商,他选择了在8个子女中排行第二、索罗斯的父亲接受高等教育。蒂瓦达虽然没如同胞中**人物表现出天才潜质,但是他的经历却显示出其天资**,不负众望。他不仅成为律师,而且很有语言天赋,甚至是一个世界语作家,据说索罗斯小时候也是以世界语作为母语之一。索罗斯于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少年在其*都布达佩斯成长。布达和佩斯原本是多瑙河两岸的两座城市,后来在19世纪合并。奥匈帝国是双头帝国,世纪末的维也纳在历史上已经是浓墨重彩,而布达佩斯也不遑多让,奥匈帝国在匈牙利的*都就是布达佩斯,也是中欧的政*文化中心。

从西伯利亚战俘到生活艺术家

蒂瓦达的命运随着奥匈帝国卷入战*而突变,索罗斯父亲在20岁那年自愿参加了奥匈联军,结果却被俄军俘虏,流放西伯利亚。他在狱中自学俄语,办了一份报纸《木板报》,很受大家欢迎,因此他当选为犯人代表。蒂瓦达作为战犯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看守者从俄罗斯人换成日本人、美国人,他却没有被释放,*终蒂瓦达组织了一队人马越狱逃亡,“在亚寒带针叶林里穿梭了好几个月才回到了文明世界”。期间在俄罗斯遇到十月革命**差点不能回国,幸好他凭借自己的德语优势假装德国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回到了匈牙利,此时奥匈帝国已经不复存在,等待他们的是即将来临的纳粹阴霾。

这一经历改变了蒂瓦达,索罗斯认为他像变了一个人,变成德国人说的“生活艺术家”,爱好享受当下生活,这也使得索罗斯一家过着**型中产阶级生活。蒂瓦达在很多方面塑造了索罗斯,索罗斯小时候还写过一*诗,将父亲比作宙斯,这被认为索罗斯对于“父神”的崇拜。索罗斯8岁那年,蒂瓦达让索罗斯去报社捐款,支持芬兰反对苏联,因为成功运作,这件事情上了新闻,也是慈善家索罗斯的*早记录。

索罗斯回忆,蒂瓦达总和孩子们待在一起,放学后一块在泳池里游泳,游完讲述他在西伯利亚的历险经历,“**革命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他不再志存高远,除了享受生活外别无他求。他传授给孩子们的价值观念与当时我们的处境格格不入。他不想发财致富也不想出名,相反,他只是工作到能养家糊口就行。我还记得,在某一年的圣诞节,他派我去他的大客户那里借了些钱,然后我们全家就去度假了。可在之后的日子里,他总是发牢骚,直到他赚足钱偿还了债务。”

如果执意墨守成规,你很可能因此丧命

其实索罗斯直到6岁,都不姓索罗斯,这个名字甚至是全家1936年一起造出来的。当时他们一家的姓是施瓦茨,这是一个犹太姓,同时也是日耳曼姓。虽然匈牙利当时状况不差,但是在纳粹德国的压力之下,他们找到了“Soros”这个姓,他父亲觉得这姓氏在匈牙利不多,而且在不同语言发音一样。事实证明,防患未然是重要的。

随着德国陆续进入匈牙利,屠杀开始,仅仅在1944年,布达佩斯就有近40万人遭到屠杀。索罗斯的父亲由生活艺术家变为生存**,他寻找不同身份资料保全了全家以及亲友,甚至利用特长使得全家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够保全,“父亲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经验。和大多数人相比,父亲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他果断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他为我们和一些家庭弄来了假身份文件。一些客户付了钱,而有些人父亲没有收钱。我第一次看到他那么忙碌,那是他*光荣的时刻。”

索罗斯回忆起14岁时候的布达佩斯,往往充满兴奋,一方面父亲教会了他在非常情况之下不应该遵守规则,否则将很难活下去,另一方面无论德国还是苏联时代,物资稀缺,物价混乱,各种外汇商品交易流行,也给了小索罗斯练手的机会。

索罗斯日后多次回忆1944年的经历塑造了他的人生,他一生有关远离均衡状态的一些经历正是来自他的父亲。他一方面吸收了父亲的世界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常规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适用,如果执意墨守成规,你很可能因此丧命”,这帮助他经历多次死亡的威胁而活下来。

另一方面,这一期间对于索罗斯可谓刺激冒险,穿梭在各类战时波动的交易中,他颇有成就感。讽刺的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让他再度回忆这一时刻,而在金融危机之前他已经刊出文章表示即将有一场危机来临,但是面对危机,索罗斯不会害怕,相反总是利用危机,一次次获得成功。

随着苏联的进入以及生活逐步稳定,冒险戛然而止,布达佩斯形势对于索罗斯而言变得“单调而压抑”。索罗斯再次求助父亲,他日后曾经多次回忆这次交谈,他对于父亲说想离开,父亲问:“你想去哪儿?”索罗斯回答道:“我想去莫斯科弄清楚共产主义是怎么回事,要不去伦敦,那里有英国广播公司(BBC)。”他父亲说:“我太了解苏联了,所以共产主义是怎么回事我就可以告诉你。”

于是,他父亲再一次出手,指点他联系伦敦远亲,每周通信都写上期待见面之类,*后远亲回信说已经帮他注册一家专科学校,于是17岁的索罗斯来到了伦敦。

伦敦局外人生涯

17 岁的索罗斯为了BBC告别布达佩斯,伦敦却并未如同索罗斯想象的那样欢迎他,他英语不够好,又远离家人,不仅与亲戚交流一般,甚至也没能马上进入 LSE(伦敦政*经济学院),他也没有钱。更为严重的是,他自以为经历过纳粹与苏联,见过世面,却在伦敦处处感受到排斥,他跳上一辆公车也被教训应该排队,这种排斥甚至超过他小时候戴着犹太人的袖章被嘲笑的时代。

索罗斯奋斗过程也堪称绝望史诗。索罗斯回忆,“伦敦的生活并不如意,我一没钱,二没朋友。经历过冒险的人生,我有点儿自命不凡,但伦敦人却对我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我不过是来谋生的局外人。我还体会到了孤独,有时候口袋里甚至空空如也。有一次,在里昂角落餐厅吃快餐,我结完账后竟然一分钱也不剩。”他不得不打工兼职,这种经历使得他始终担心再度跌入谷底,也似乎使得他对于伦敦并无好感。等他数十年后结婚再次回到伦敦的时候,他与新婚妻子开了*昂贵的套房。索罗斯生性并不喜欢奢华,妻子评价他的行动简直带有某种报复性。

经历三次考试,索罗斯才上了LSE,目睹了凯恩斯、哈耶克、波普等人风采。尽管如此,他还是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加上同学的乏味以及数学的吃力,多少还是让索罗斯感到意兴索然。

索罗斯从LSE毕业之后的经历往往被轻描淡写地归为在伦敦从事金融业,其实他在从事金融业前,是一个不成功的皮包推销员,当时女友也因为上了剑桥离开他。等到准备进入金融业,却发现这是一个俱乐部社会,如果你不是老板的外甥侄子,起码也要是老板的校友,*不济也应该是同胞。碰壁之后,索罗斯找到了自己的匈牙利同胞,才勉强撞入金融业大门。

总而言之,此后索罗斯来到美国,他决定花5年赚钱后从事哲学思考。新大陆不仅给了他签证,也给了他舞台,他所获得的财富远远超出预期,从此他财运亨通,到了上世纪70年代已经有了3000万美金身价。此时他遭遇了中年危机,一方面离婚,一方面也将目光投入慈善,从此有了日后的索罗斯。

局外人的成功

索罗斯的伦敦经历,总让我想到奈保尔写甘地的伦敦遭遇,那种疏离与排斥也在一代代移民体验中闪现,那种“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立足,觉得自己即将溺毙”的窒息感始终挥之不去。

比起别人记录索罗斯的赫赫成功,我长篇累牍地记载他的失落失败,尤其是作为局外人的失意——无论*早是社会的局外人还是后来商业、政*、学术的局外人,要点是在于揭示今天索罗斯如何成功的路径,局外人如果跨越成功,往往被证明是局内*不忽视的玩家,从中或许能一窥他的丰富隐秘精神世界。

知名媒体人迈克尔·考夫曼曾写过一本《索罗斯传》,笔者也曾仔细研读。有趣的是他在写作时向索罗斯提出,我受的教育让我认为一个真正的有钱人不太可能是一个好人,索罗斯回复,我受的也是这种教育,并且强调不会干涉其写作,这本传记也不是授权传记。事实上,索罗斯看起来很像一个好人。他的故事,也还没完。在一次次从局外人身份的突袭中,他不仅成为局内人,而且改变了游戏规则,让游戏更为开放,努力淡化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分野,这不就是开放社会的精髓之一吗?

回到索罗斯母亲的开篇预言,其实当时索罗斯当时做心理咨询主要是母亲的问题。他母亲与第三任妻子苏珊的不和也让他大伤脑筋,他和子女关系也是一个痛点。据说他在家里和公司一样挑剔,他对孩子像对职员一样无情,子女遭受他不断的批评,直率程度甚至类似“当面打耳光”。因此从根本意义来说,母亲总是比儿子自身更了解儿子。索罗斯曾经多次表示:“我的思想随着影响和经验在不断地演变。除了我父亲,对我影响*深的人只有卡尔·波普。”可惜很多人只看重他与波普的师承关系,却无视于多年前一个匈牙利男人对于培育一个伟大投资家的巨大影响。

标签: 索罗斯法则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