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启类住宅调控背后的原因

2017-01-12来源 : 互联网

上海再度开启类住宅调控,背后是房企在扩张压力下隐现灰色地带,以及投资者因投资而做出的选择。

“从房地产行业来说,完整成熟的游戏规则是很重要的,现在市场中这样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上海仲量联行住宅部**董事、总监周静分析指出,近两年在公开市场中拿地较多的是民企,当然也有一些国企背景的企业,这些民企中大部分的投资策略比较激进,这与他们自身的经营模式有很大关系。“大部分民企基本的经营模式还是以开发销售为主,商业持有的比例虽然正在慢慢增加,但目前还不成为主流。”周静认为,目前来看,整顿只是为了规范市场,目前还没有全面停止销售。“现在可以肯定的主要是在售、还没有出大产证的项目会受到影响。”

另有业内人士预计,整顿需要一定时间,今年春节后,**方面会推出针对市场规范的举措,到时也会解释清楚“游戏规则”。

调控下的投资热点转移

“现在几乎所有房企都很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市场中已经没有纯做住宅的房企了,在比较好的开发区域,很久没有纯宅地供应,大部分都是含有商办地块的。”周静指出,所有投资热点的出现与政策有很大关系。从2005年**调控政策以来,房地产市场就经历不同的周期,其间的投资热点也在变化。而类住宅在住宅限购,尤其是2016年“3·25”新政**后,甚至出现了一个异常*爆的销售周期。“投资热点和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政策引导都有关联,类住宅是在住宅限购后引起投资者关注的。”

来自上海一家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在上海土地储备和在售项目较多的一些房企中,从2014年到2017年1月10日所拿商办地的数量也不少。比如,绿地拿了76幅,约1162.36万平方米,拿地总价约253.7亿元;万科拿了25幅商办地,约238.39万平方米,拿地总价约153.17亿元;碧桂园两年间拿了23幅商办地,约140万平方米,拿地总价63.78亿元;龙湖拿了11幅,约113.71万平方米,拿地总价约101.22亿元;保利地产拿了15幅商办地,约97.53万平方米,拿地总价64.76亿元。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商办项目中包含有很多散售型办公楼,市面上倾向于商办项目的买家分两种:一为自用型,二为投资型。投资被越来越多机构或者个人认可。而办公楼销售行情一直不错,机构甚至喜欢整栋或整层收购,仅去年一年,上海就有四宗写字楼大宗交易。以纯办公楼的形式销售显然是比较快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融创一个位于浦东的商办项目,包括商场和办公两部分,其中办公部分大部分被改建成小面积的LOFT。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收购了该项目其中一栋塔楼。

一名房企人士指出,上海很多商办地是不能转成类住宅,即便要转也要严格审批。因此,“暂停销售”应该还是暂时性的。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