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蓄谋已久的巨变已近在眼前。在利润增长与业务创新的冲击下,大房企早已布局存量资产运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做了一项统计,上海去年一年土地出让面积为842.8万平方米,以住宅用地持有面积至少占到出让规划建筑面积的15%匡算,房企手上万平方米新增持有面积。
“很多开发商头疼这15%怎么办。”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对记者透露,一般房企会把这15%的开发成本先摊到85%可销售面积上,先卖85%,15%的留待规划。房企有的做长租公寓、有的做养老公寓,并且开始与长租公寓运营商、养老运营公司等展开合作。“近期业内的这种跨界交流活动也相应增加不少”。
万科于2016年年初统一旗下长租公寓品牌为“泊寓”,并展开各分公司的赛马机制,上海拟于年内做到开出30个项目,拥有1万间房的规模;龙湖已经将业务创新上升到集团战略发展层面,成立“冠寓”运营公司,年内最低开出3000间房间,目前首个落地的“冠寓”位于松江龙湖新壹城。
据透露,万科目前手头的货源已经有5万间储备,可能到今年下半年,就是行业的第一品牌了。
国内共享空间垂直媒体空间研习社创始人陈敏指出,政府希望房企承担存量去化、运营这一角色。自持物业逻辑也接近于此前在土地出让环节配套公租房部分。“让开发商做,然后政府回购也可以。加大自持比例是一个趋势,事实上有很多地方早就已经开始了,比如万科此前在北京(楼盘),拿了一块地是自持的商业用地。”
目前切入存量物业的房企不在少数,多以自营或合作的方式进行。比如世茂房地产与凯信亚洲的合作,复星与途家、未来域等合作,阳光城(000671,股吧)与寓见合作,旭辉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推出长租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