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上海自贸区把握新一轮改革开放取向

2015-01-27来源 : 互联网

合肥坐高铁或动车到上海仅需3小时。两座城市的联系和互动,由来已久。

如今,上海自贸区挂牌,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随之而来的“蝴蝶效应”正吹向全国。

“改革与创新”是上海自贸区两大关键词。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升级,如何应对上海自贸区的影响,成为摆在合肥面前的一道崭新课题。

对策一优化合肥产业升级路线图

合肥市民黄先生是一位老股民,近段时间他特别留意与上海自贸区有关的股票。他发现与自贸区概念沾边的股票大多在涨,特别是在上海自贸区挂牌的消息发布前,不少股票连续几天涨停。

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上海自贸区成为当下中国一个经济热词后,从这块“试验田”传递出去的一举一动,受到各界关注,合肥也不例外。

“10月底,我们组队赴上海交大参加了‘上海自贸区深度解析研修班’。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是对自贸区相关政策有深度研究的**官员、业内人士、**学者。”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海自贸区建立后,合肥曾组织邀请相关**学者进行过深入研讨,但通过这次去上海学习,对自贸区的“游戏规则”又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只有紧跟自贸区建设进程,才能找到日后的错位发展渠道。

一方面,合肥要准确掌握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取向,及时研析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规定的调整变化,领会国家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取向、力度进程和**方向,尽快尽早谋划。

另一方面,要主动对接自贸区的政策取向,调整完善合肥产业升级路线图。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决定着区内的产业准入将会经历一个动态的调整变化过程。要不断优化合肥产业升级的路线图,主动协调区域分工、积极采取错位竞争,吸引**项目、资本落户合肥,加强与自贸区企业联动发展配套产业,强化产业对接。

对策二*先发力构建服务型**

在上海争做自贸区的经历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今年初***总理**强在外高桥保税区调研时,一再问上海市长,“要改革,还是要政策?”而上海态度坚决地选择“要改革”。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和运行,也用事实表明“改革试验”与“机制创新”正是这片占地28.78平方公里的重要举措。

“我们组织**研讨和去上海学习,目的主要在于学习和储备这方面的知识和政策。”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关于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提到“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的经验”。这种“可复制、可**的经验”,更多是指在机制体制方面。

细看上海自贸区的改革与创新,有一条值得关注——“**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这是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根本性改革。

“以前我们并没有采取过‘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但上海自贸区不同,在这里就是明确把不能干的项目列出来,也就是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加强对事中、事后的监管。用开放的升级,倒逼机制体制创新。”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面对上海的改革和创新,合肥该如何应对?

一方面合肥要全面梳理金融、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优化审批程序,大幅提高产业落地建设效率。

另一方面,高度关注上海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特别是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行业综合性评估机制、信息公开机制、投资者权益有效**机制、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援助机制和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等方面的重大改革举措,超前谋划,大胆创新,*先发力,等高对接,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形成与**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构建服务型**。

对策三加快培育“皖字号”跨国企业

沈阳企业家汪洪忱,前段时间特意从沈阳飞到上海,准备在自贸区注册公司。他的公司主要是做钢材的进出口业务,正是看中了自贸区的税点低和过关时间短的好处。“去年公司从德国进了批钢材,过关整整花了14个月,但如果能在自贸区开公司,估计能节省两个月。”

上海自贸区形成的“改革红利”,让许多投资者看到了商机,这里正成为他们通往**市场的一条新的便捷渠道。

“我们要利用这个平台,将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等要素与本地的发展相结合,推进我们的产业升级。”省**参事室参事、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会副理事程必定说。

“现阶段,合肥已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通过上海自贸区这样一个窗口、平台,合肥的优势产业可以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资本、人才和管理运营模式,从而实现合肥产业的转型升级。”中科大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志迎说。

经过多年发展,合肥形成了家电、装备制造、汽车等一批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项目建设,离不开关键设备与先进技术的支撑。上海自贸区的成立,给合肥带来了多处潜在的发展“商机”。

首先,按照**自贸区的经验,上海自贸区将会吸纳更多的进口资源,有利于合肥用足用好各级进口贴息资金政策,有利于推进合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迅速提升;其次,鼓励汽车、家电等国外市场开拓型产业的企业和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抓自贸区建设的机遇,利用好国外市场和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加快培育本土跨国企业;第三,立足合肥的金融生态环境优势,鼓励市内金融企业依托自贸区,提供金融配套服务,前期包括承接数据单据处理、呼叫中心等中低端业务,中远期则主要吸引电子银行、产品创新研发等中高端业务,打造金融中心的后援系统。

对策四积极谋划申报国家级“试验田”

近日一则消息再一次受全国关注:江苏省申报自由贸易区的调研报告已送达江苏省**,主要以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为试点开展。

江苏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申请的城市。在上海自贸区获批后,包括广东、厦门、青岛、浙江、天津等地都有意申请成为下一个自贸区。包括我省的芜湖市在积极筹划设立自贸区方面也已经有所行动。

不难看出,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化,使得上海自贸区的开放力度前所未有,这让许多城市争先效仿申报,希望*占新一轮“改革红利”的先机。可以预见,国内正掀起一股自贸区申请热潮。

“上海自由贸易区仅仅是一个开始,这种试验区将逐渐向沿江流域**,未来依托长江城市群有望建设成为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中科大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志迎认为,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将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员,应该把握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机遇,*夺先机,赢得优势。

“合肥现在就要开始谋划,谋划类似自由贸易区这样的国家级试验田,比如,现在合肥有一个加工区和保税区,能不能考虑在这些区域内进行相关谋划。”刘志迎说,下一步,国家可能还会在财税改革上也设立试验区,合肥可以考虑筹划个别县区迎接更加深入的财税改革试验。

上海自贸区的获批,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棋局正在徐徐展开。

在这一新形势下,合肥必须加快合肥综合保税区、新桥空港建设步伐,强化物流对接,大力推进区港联动发展。

合肥要积极推进**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创新,为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自由贸易区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可以尝试在拟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关区域实行抽查式监管;推进货物装卸、运输、再装运的整个过程的管理服务便捷化;利用风险管理方式,实施分级扶持高端制造业发展监管,以对账目的监管代替货物实物监管等。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