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饺子二伏面是什么意思?“头伏饺子二伏面”是民间的一句俗语,是有关三伏天食俗的俗语。从字面我们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即头伏吃饺子,中伏吃面的意思。那么,伏天为什么吃饺子和面呢?伏天吃这两样东西有什么寓意或好处?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两种习俗的由来。
头伏饺子二伏面是什么意思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过去,入伏之时恰逢麦收不到一个月,家家有粮,就利用这个时候享享口福,又有“好吃不如饺子”之说,因此饺子自然成为*选。而今,饺子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人们一年四季想吃就吃,不用等到“头伏”、“冬至”、“除夕”。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同音,因此“头伏”饺子又有“元宝藏福”的说法。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容易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中开胃解馋的。所以,人们在“头伏”吃饺子,希望能平安度夏。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汁,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小麦炒熟,再磨万面粉,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头伏饺子二伏面的做法
饺子的做法:
饺子的烹调方法,主要是煮、蒸、烙、煎、炸,烤。
和面:多用冷水和面(30度以下的水)。余同饺子皮的和面方法。
做馅:水饺馅菜的水份不宜太大。不宜作水饺馅的菜:如西葫芦。但可作为蒸饺馅。
蒸:冒大气后20分钟可出锅。
当因饺子包的太多而一次吃不完,留着下餐再吃的时候,可以改用煎的方式,其味亦甚佳。习惯上人们都会用食用油把饺子煎热。不过饮食潮流崇尚健康,多油的食物不太受欢迎。其实单单隔水煎,或用上汤代替食用油来煎饺子,口味也很好。煎饺也称作锅贴。
伏面的做法:
1 鸡肉用花椒盐水煮熟,撕成丝,黄瓜切丝,葱切末。
2 把鸡丝,黄瓜丝、葱花放在面条上,放上一勺自制香麻辣酱(大蒜、姜、芝麻酱、酱油、辣椒油、花椒面、糖、鸡精,水、盐等)。
3 面条拌匀后,放上一个半熟的荷包蛋。
4 吃时把鸡蛋拌开即可。
注意:
1 面条捞出后一定要拌油,防止粘连。
2 酱料每次吃时一定要搅放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