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浦路----中国工业的历史长廊

2015-01-28来源 : 互联网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杨树浦路则是上海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这里曾诞生了中国工业史上的多个“**”,如今这里的一座座厂房却成了历史的标本。

从上海虹桥站出发,出租车一路在雨中穿行,往东北方向行驶了大约40公里后,我终于住进了距离杨树浦路步行仅几分钟的酒店。

午夜时分的夜上海也早已**了平静,习惯地拉开窗帘向外望去,未曾想窗下就是一座废弃的工厂院落,昏暗的光线中依然可辨一簇簇荒草在雨中摇曳,心中不禁一片凄然。我来晚了,错过了它*美丽时的时光。

来之前就已得知,这里不仅诞生了中国**家自来水厂、**家发电厂、**家煤气厂、**家机械织布厂、**家工业化制糖厂等十多个“**”,还诞生了许多童叟皆知的**品牌,如**、凤凰牌自行车,中华牌香烟,上海牌手表,等等。其工业产值一度占上海市的20%左右,占全国5%以上。

然而,或许正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为上海*重要的传统工业基地之一,如今这里却被***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上仅存的工业锈带”。与之一江之隔的浦东新区则成了“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为何如此?明天我将穿越历史的长廊,一探究竟。

缘起

站在苏州河外白渡桥向黄浦江对岸望去,是一幢幢明亮挺拔的高楼。而在江的北岸,穿过提篮桥,沿着杨树浦路一直向前走,直到军工路,更多的却是爬满植物的灰暗的厂房仓库。

“不要小看这条路,它记载了上海工业的变迁。”杨浦区地方志办公室孙丕鼎花了20多年时间撰写杨浦区地方志,研究了该区的工业变迁,“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而杨树浦路则是上海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这一个个厂房就是历史的标本。”

谈起杨树浦路120多年的工业历史,孙丕鼎可以说上几天:“早在1882年,清**投资15万两银子,在杨树浦路建造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伦章造纸厂。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资本在华开设工厂后,上海出现了**次办工业的**,由于杨树浦路一带濒临黄浦江,近代工业所必需的航运、用水条件都十分优越,英国、美国、日本的商人纷纷把目光投向这里,杨树浦路相继诞生了中国**家发电厂、**家煤气厂、**家水厂、**家纺织厂,其规模在当时均号称远东**。”

煤气、自来水、电气等公司的创建,进一步推进了上海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晚清与**次世界大战前后,杨树浦地区吸引了大量资金、人才和技术,前来开设企业者络绎不绝。

当时的杨树浦路,西起复兴岛,东至黎平路,形成160万平方米的工业带,成为上海*大的工业区。到1937年,集中了16家大中型企业,英商的有怡和纱厂、杨树浦水厂、煤气厂、中国肥皂厂等6家;美商的有杨树浦发电厂、慎昌洋行机器厂;日资企业有裕丰纱厂、明华糖厂等;民族企业有伦章造纸厂、恒丰纱厂、华盛纺织总厂等3家。而受其影响的杨浦区,1937年,境内已有中外企业358家。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境内有企业近800家,职工8万人,工业生产总值67980万元,是上海*大的工业码头区。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正是由于杨树浦路深厚的工业基础,才有了黄浦江苏州河的仓库堆栈,才有了南京路的繁华,*终导致了外滩金融区的形成。上海有“不夜城”之称,就源于时人记载初见煤气照明的情形:“铁管遍埋,银花齐吐,当未设电灯时代,固足以傲不夜城也。”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杨浦地域较广,技术基础强,协作条件好,扩建、新建和迁入了数量众多的大中型企业。到1990年,已形成拥有机电、冶金、造船、化工、仪表、轻工、纺织、建材等行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辉煌

位于杨树浦路2866号的国棉十七厂的厂房很有历史感:绿色爬山虎布满外墙,两层楼的房屋只露出几个白色框的窗户和一个门,偶尔一两处,露出建筑物的灰墙。看着这幢厂房渐渐“老”去的黄崧感慨万千:“它记载了上海工业的一段历史。”

黄崧今年81岁,1945年进厂到20世纪90年代离休,一直在这个厂,曾担任该厂总工程师。他说:“创建于1921年的国棉十七厂,原是日本人在杨浦区建立的*早的纺织企业,名为裕丰纱厂。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成了当时‘纺管局’的资产,被命名为第十七厂。解放后,十七棉收归国有,正式命名为国营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人们通常叫它‘国棉十七厂’。”

国棉十七厂留给黄崧的记忆是辉煌:“解放后,国棉十七厂经历了*为辉煌的一段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有万余名职工,曾被称为“万人厂”,每年上缴利税1亿多元,产值占上海纺织行业1/10。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厂被首批评为全国纺织行业“一级”企业。

已退休的国棉十七厂纺织女工杭美云说,以前,纺织业很好的。自己进厂的时候,因为生产任务重,要连上7个夜班,再上6个中班、6个早班,还有加班,每个班都做足8小时,吃饭洗澡的时间另算。*忙的时候,夜班下来睡一觉,马上去加班。为了赶任务,吃饭的时间本来有半个小时,但是大家都跑着去、跑着回,一般也就吃10分钟,剩下的时间可多做些工作量。那时候,一个人管几台机器,机器从来都不停。后来到了1973年前后,才改成两个夜班两个中班两个早班。杭美云说,连上7个夜班,人都不清醒了,不过有任务,就只能那样干。

辉煌的不只是国棉十七厂一家,杨浦区工业在那时达到顶峰。许多厂在全国同行业中都属于骨干工厂,其中有全国*大的中等功率高速柴油机专业制造厂——上海柴油机厂;全国生产精密磨床、精密量仪的*大制造厂——上海机床厂;全国*大的能生产尖端产品和多品种的电焊机设备专业工厂——上海电焊机厂;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的大型综合性企业——上海冶炼厂;能生产2万多个规格、船用电缆获英国劳氏船级社认可的专业生产电线、电缆的综合性大型工厂——上海电缆厂;名列全国九大造船厂的沪东造船厂和中华造船厂;全国*大的电光源生产基地——亚明灯泡厂;年产250万千瓦电站辅机配套能力的全国*大的上海电站辅机厂;年产线材100万吨的全国生产线材、钢丝、钢丝绳的重点企业——上钢二厂;年产自行车1240万辆的“凤凰”“**”两个自行车集团公司;全国*大的年产肥皂9万吨的上海制皂厂;全国*大的罐头食品出口厂——上海梅林(600073,股吧)罐头食品厂;亚洲地区*大的生产纺织制品的专业工厂——上海正章纺织制品厂,等等。

“那个年代的杨浦*闹猛,杨树浦路沿线都是国营大厂,林立的烟囱不断地冒着呛人的黑烟。而马路上跑得飞快的是运货的大卡车,还有塞得满满的‘巨龙’车。每天上下班时间,杨树浦路上自行车是黑压压一片,汽车喇叭声自行车铃声嘈杂一片。”杭美云对我说。

一组数字或许可以印证杨浦曾经的辉煌:自解放以后的30多年的时间里,杨浦工业每年所创造的利税一直占上海全市的1/6左右,换句话说,每年杨浦工业上缴中央的税收占到全国的1/36左右。如此工业重镇,在全国无人能出其右。

转变

如今徜徉在杨树浦路上,沿江老工业建筑群仍连绵不绝,静静伫立,让人遥想起当年黄浦江上帆樯林立,沿江汽笛声声的壮观景象。只是不见了跨街的粗细管道,也不见了成群结队纺织女工的身影……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作为老国企的“国棉十七厂”渐渐无法适应市场。“以前的‘摇钱树’,变成了‘苦菜花’。”黄崧无奈地说。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棉十七厂由于市场、管理以及体制的问题,产品积压,陷入困境。据杨浦区地方志办公室的一份资料显示,1999年,职工从1992年的9600多人减到3020人,纺锭从15.7万枚压到7.4万枚,纺机从1924台减至377台。“2005年,我们厂搬迁到了江苏大丰。可惜当年辉煌不再。”黄崧说。

这是一次痛苦的转变,也是杨浦区工业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一个缩影。因为机制、管理和历史包袱,曾经令杨浦人骄傲的纺织、机电日渐式微,不少昔日风光无限的企业开始亏损、破产,1200多家大中小国有企业,到2002年只剩下200家,很多工人下岗失业再就业,60万产业工人,到2002年真正在册的国有企业职工只有6万。昔日辉煌的杨浦,一下子变成了产业结构老化、社会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剧烈的杨浦,一下子陷入了*困难的境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与一衣带水的繁华外滩相比,杨浦区及杨树浦路犹如一位垂垂暮年的老人,被时尚前沿的现代文明悄悄地遗忘。

“上海的发展是随黄浦江而来的。”原杨浦区城市规划信息中心主任、现五角场镇副镇长叶瀛舟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黄浦江杨浦区段将从原来以仓储、码头、工厂为主的生产性河道转变为生活性河道。“产业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形态有关。”在叶瀛舟看来,杨浦区工业的现状,无须哀叹,只是预兆着一个新的区域形态的产生。

其实,新的改变已经发生。走进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成片的锯齿形建筑一字排开,清水红砖外墙在阳光下格外显眼,不远处静静流淌的江水仿佛为人们讲述着逝去的故事。不是上海本地人,恐怕没人能想到这里就是原国棉十七厂,可是现在这里已是集合了购物、文化、创意、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时尚地标。

国棉十七厂的华丽变身仅仅是一个开始。2013年8月,杨浦滨江规划修编获上海市**批复。瞄准创新转型,这条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和现代工业的“长走廊”即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根据规划,杨树浦路北段大量国有企业将技术升级,柴油机厂、机床厂、电燃厂、工具厂等高能耗有污染的生产工艺将进行调整。还有一些制造企业,发挥其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将腾出部分空间,进行功能置换及调整。

未来的杨树浦路,将呈现老工业遗迹与特色文化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象。曾经的远东**高度——杨树浦发电厂的大烟囱、杨浦煤气厂的煤气包、上海船厂的船坞等工业时期的独特历史工业遗迹将得到保护,杨树浦水厂将扩建改建,老杨浦消防站将修缮保留,以创意园区、博物馆、老建筑等形式保留,为世人留下那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此外,规划还考虑将部分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改造为剧场、展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比如,将上海船厂的历史建筑改造为特色剧场和博物馆;结合杨树浦发电厂的历史建筑和公共空间,将其改造为展览馆和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未来,杨树浦路有望成为杨浦百年工业文明的集中展示区域。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