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端制造业促进上海转型发展

2015-01-28来源 : 互联网

2009年美国为摆脱金融危机的漩涡,提出了重振制造业、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的战略。数年过去,当这一议题的热度渐渐降温之时,我们再次观察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发现其成效初显:2011年和2012年美国先进技术产品(ATP)的出口势头增强,进口势头减弱;美国2013年12月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达55.0;产出指数终值为57.5,创下21个月来的新高,就业指数终值为54.0,创下近九个月的新高,制造业每月约有2万个新增岗位。美国制造业回流主要发生在**产业领域,如新能源、信息、生物、医疗、环保、海洋和空间等新兴产业,使其在**分工体系中仍然保持**者和控制者的地位。

相比较而言,由于中国制造业总体处于各自产业链的底端,其价值**能力较弱,且相伴的是高能耗、高污染,其发展不具可持续性。如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转变已经成为各界积极探讨的问题。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重要一极,已经**了二产支撑的局面。但是随着上海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其制造业领域中诸多产业将面临**价值链的重新布局,上海必须思考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持续关注**制造业领域的进展,发挥上海在制造业领域中的研发优势,在培植新兴制造业的同时促进制造业向**化发展,将有助于加快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同时激发上海产业技术创新,**上海在“中国**”的战略转移中获得先机。

上海为什么要发展**制造业

**制造业对于上海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促进经济增长、**大量就业机会,而且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而论,**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具备以下特点:以高新技术为核心驱动,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服务功能全、带动就业较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既能满足大规模批量生产,又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制造业范围广泛,门类众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具有较强的**作用。

“**制造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涵盖的领域也随时代而变化。当前所涉领域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链**领域(芯片、薄膜晶体管等核心重大项目,通信、数字视听、软件、新型储能材料等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领域(制造装备的装备——工作“母机”、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软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等)、重要机械和电子基础件领域(先进的液压、气动、轴承、密封、模具、刀具、低压电器、微电子和电力电子器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以及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领域(如矿产资源的井采及露天开采设备、能源领域的大型设备、先进的交通运输设备、大型环保设备、大型科学仪器和医疗设备、大型先进的军事设备等)。随着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手段的革新,一些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化的趋势,如纺织产业在采用现代纺织印染技术与设备后,使得原来劳动力密集的生产模式得以改变,附加值得以提高,进入了**制造领域。

制造业涉及复杂的生产过程,需要原材料、能源、各类服务的配合,因此具有较高的乘数效应。2011年,美国制造业1美元的终产值,将带动其他产业1.35美元的产值,居所有行业之首。对于逐渐步入平稳增长期的上海而言,制造业**化发展是**城市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之一。即便从城市产业生态的角度而论,保持合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结构比例有利于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单一的产业结构不利于抗击经济危机,对于一个城市也是一样的。

在就业**方面,制造业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在制造业的一个就业岗位能够在其他领域衍生2.5个支撑性就业岗位,而在制造业的**领域,平均每个高技术制造岗位将在其他领域衍生出16个支撑性就业岗位。制造业依然是吸收就业较多的领域,即便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制造业着力向**化发展的美国,其制造业领域2011年的就业规模接近1200万人,而且国内大部分研发投资集中在制造领域。

对于转型期的上海来说,在城市产业结构中**制造业也有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会产生相应的支持服务的需求,尤其是在当今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彰显的情况下,**制造业的发展必然引致更大的生产型服务市场。在转型期间,为进一步生产提供服务的中间投入,如银行、保险、房地产、法律服务、会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服务业中的生力军。

另外,**制造业与技术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制造业有加大研发投资的强烈诉求与强大动力,而研发活动的活跃必然导致创新成果的出现。在**化的进程中,有些**制造业的研发与设计活动可能与具体的制造过程在空间上实现分离,但是也有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制造行业都能实现这一理想的效果。制造过程的完全外包有可能导致研发与创新能力的最终丧失,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其初步形成期,制造与研发的空间区隔不利于创新思维的激发,会减缓创新研发的进程。因此,立足面向海外、背靠长三角的地缘优势,密切制造与研发的空间交流,同时发挥上海在制造领域的传统优势,在优化城市工业结构的战略中,不断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发展**制造业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是上海面对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制胜法宝。

成长中的上海**制造业

上海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重镇,以**装备为代表的**制造业其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据全口径统计数据,2010年上海**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07.6亿元;2011年则达到4620亿元,保持9.8%的增速,占当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16500亿元的28%。首先,重点产品产量实现较大增长,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国内市场占有率近50%,核电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大型港口起重机械**市场占有率达70%。

其次,上海**装备制造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如自主研发成功1000MW级核电压力容器、蒸发器、控制棒驱动机构、核电用690U型管、AP1000核岛设备大锻件;世界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之一“科学”号交付使用,能满足现代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需要;先后交付多艘14.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自主知识产权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取得突破并走向国际市场;自主研发的大飞机C919“铁鸟”(飞控液压系统综合试验台架)试验台正式投入使用,为大飞机的顺利组装奠定了技术基础。

其三,通过聚焦重大专项、重大项目和创新成果,上海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制造业产业园区,如国家级临港装备产业区、民用航空产业基地、长兴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载体,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其中,临港产业区初步形成了先进重大装备、清洁高效发电和输变电设备、大型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装备、民用航空配套产业等产业集群;长兴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基地一期工程已经形成生产能力,二期工程建设正在加快进行;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完善了规划布局,大型客机研发、总装、客服等相继启动建设,商用飞机发动机设计研发中心已奠基,正在推进航电、发动机总装等项目;闵行装备产业基地不断提升能级和水平,逐渐在大型火电装备、新能源装备、极端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世界级企业。

尽管上海**制造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作为后发竞争者,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距离,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必须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装备核心技术的研发,并且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可靠性等技术指标,改变在价值链中低端徘徊的局面;加快推进系统设计、整体集成、解决方案、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加强基础配套能力,实现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国产化,摆脱企业在基础技术研发、产品系列化发展、产品升级换代等许多方面所受到的制约。

关于发展的战略思考

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才能在**制造领域获得优势,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制造领域的一些技术封锁更为严厉的情况下,技术引进以及原先的“市场换技术”的方法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因此,上海要在**制造领域获得竞争优势,必须着力于自主创新,在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零部件研发等领域实现突破。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的矛盾突出。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领头羊,先行先试,实现“转型发展”,不是回到传统制造的老路,而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为支撑,立足制造的**领域。

培育新的增长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现阶段,上海致力**制造业的发展首先要明确重点,找准行业发展方向,集聚能量,有的放矢;其次是在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符合实际的区域发展规划,有序发展;三是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引导、整合协调的作用,积极引导优势资源集中,形成竞争合力;四是要构建以自主创新为主、技术引进为辅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瞄准行业**、尖端技术进行突破,打造新兴产业的科技竞争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制高点。

强化制造业自主创新是获取**制造领域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未来制造业与发展模式的竞争,首先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才能在**制造领域获得优势,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制造领域的一些技术封锁更为严厉的情况下,技术引进以及原先的“市场换技术”的方法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因此,上海要在**制造领域获得竞争优势,必须着力于自主创新,在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零部件研发等领域实现突破,必须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的科研队伍建设,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开放式的攻关共同体,在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研发资助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重视**制造业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美国的**制造业发展战略中将人才的培养视为三个重要支柱之一,调动产学研各个部门加强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并且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认定机制。中国长期以来忽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技工、高级技工、特别是装备、研发级、制造级应用人才缺乏。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制造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装备、研发级、制造级应用人才是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经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即所谓的“灰领”,是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或能工巧匠型的大学毕业生。上海的制造业有过辉煌的历史,是中国的制造高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大量的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培养**制造业人才除了需要研究型人才之外,还需要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应该将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到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的地位,探索有效的人才成长机制,促进上海**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